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

公冶长(春秋时期孔子弟子)

公冶长(春秋时期孔子弟子)

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:

公冶长(春秋时期孔子弟子)

公冶长(前519年—前470年),复姓公冶,名苌,字子长、子芝;春秋时期鲁国人。是孔子的女婿和弟子。 公冶长为“七十二贤人”之一,名列二十。

公冶长自幼家贫,勤俭节约,聪颖好学,博通书礼。 他终生治学不仕,鲁国国君多次聘请他为大夫,他都辞而不应,致力于继承孔子遗志,教学育人,成为当时著名的文士。 相传他通鸟语并在相城黄埭一带教过书,带领当地百姓疏浚拓宽了鹅真荡至元和塘的河流。 由于公冶长的特殊地位和贡献,受到历代帝王推崇。据清乾隆《诸城县志》载:唐开元十七年(729年),朝廷赠封公冶长为莒伯,宋大中祥符二年(1009年),又封高密侯。

“公冶长传说”有长期的民间积累,后又流传于全国各地,在一代又一代人的阐述中融入了传奇色彩,并使得故事更加生动丰富。民间对其思想的传承表明,公冶长对老百姓的影响深远。公冶长传承了孔子的儒家思想,以礼、义、德、孝、忠为主线,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。

想要了解更多“公冶长(春秋时期孔子弟子)”的信息,请点击:公冶长(春秋时期孔子弟子)百科